网上科普有关“什么是大数据信息安全的威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什么是大数据信息安全的威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携程信用卡信息泄露、小米社区用户信息泄露、OpenSSL?心脏出血?漏洞等事件中,大量用户信息数据被盗,导致用户网络银行账户发生入侵事件等情况。这些事情发生在个人用户身上。如果类似事件发生在国家财政、政务等相关部门的数据平台系统上,其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对国家网络安全造成的损失将是前所未有的。大数据时代,我国网络安全面临多重安全威胁。
1、大数据信息安全的威胁网络基础设施和基本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由其他人控制
大数据平台依托互联网,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服务。然而,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中国互联网已经存在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例如,域名解析系统(DNS)是Internet的基础设施之一,使访问Internet变得很容易,而不必记住复杂的IP地址字符串。今年1月,由于DNS根服务器受到攻击,数千万人在数小时内无法访问该网站。根服务器是全球DNS的基础,但全世界有13个根服务器,都是国外的,由美国控制。此外,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对大数据平台基础软硬件系统的自主控制。在能源、金融、电信等重要信息系统的核心软硬件实施中,服务器、数据库等相关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目前中国的信息流是通过对国外企业产品的计算、传输和存储来实现的。相关设备设置更多?后门?,国内数据安全生命线几乎全部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2013年棱镜事件的曝光,突显了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对中国数据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2、大数据信息安全的威胁网站和应用程序充斥着漏洞和后门
近年来,由于网站和应用系统的漏洞,由后门引起的重大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以上三起事件都属于这一类。据中国安全公司的网站安全检测服务统计,多达60%的中国网站存在安全漏洞和后门。可以说,网站和应用系统的漏洞是大数据平台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然而,各种第三方数据库和中间件在中国的各种大数据行业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此类系统的安全状况并不乐观,存在广泛的漏洞。更令人担忧的是,网站的错误修复都不令人满意。
3、大数据信息安全的威胁除了系统问题之外,网络攻击的手段更加丰富
其中,终端恶意软件和恶意代码是黑客或敌对势力攻击大数据平台、窃取数据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网络攻击来自终端。终端渗透攻击也成为国与国之间网络战的主要手段。例如,著名的针对伊朗核设施的stuxnet病毒,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弱点,渗透到特定终端,渗透到伊朗核工厂的内部网络,摧毁伊朗核设施。此外,针对大数据平台的高级持续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 APT)攻击十分常见,可以绕过各种传统的安全检测和保护措施,窃取网络信息系统的核心数据和各种智能。例如,极光袭击谷歌和其他30多家高科技公司就是一个例子。APT攻击结合了社会工程、吊马、脆弱性、深度渗透、潜伏期长、隐蔽性等特点,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它不仅是未来网络战的主要手段,也是对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危害最大的攻击手段之一。近年来,具有国家和组织背景的APT攻击不断增多,大数据平台无疑将成为APT攻击的主要目标。
大数据信息安全的威胁有哪些?这才是大数据工程师头疼的问题,在携程信用卡信息泄露、小米社区用户信息泄露、OpenSSL?心脏出血?漏洞等事件中,大量用户信息数据被盗,你能处理好吗?如果您还担心自己入门不顺利,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浅谈万物互联时代IP地址需求
网络操作系统(NOS)是网络的心脏和灵魂,是向网络计算机提供服务的特殊的操作系统,它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下工作,使计算机操作系统增加了网络操作所需要的能力。网络操做系统当然与微机的操作系统有很大关系。网络操作系统具有处理机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以及网络管理等功能。现在我们就局域网的操作系统进行讨论。 一. 工作方式分类: 构筑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目的是共享资源。根据共享资源的方式不同, NOS分为两种不同的机制。如果NOS软件相等地分布在网络上的所有节点, 这种机制下的NOS称之为对等式网络操作系统;如果NOS的主要部分驻留在中心节点, 则称为集中式NOS。集中式NOS下的中心节点称为服务器,使用由中心节点所管理资源的应用称为客户。因此,集中式NOS下的运行机制就是人们平常所谓的“客户/服务器”方式。因为客户软件运行在工作站上,所以人们有时将工作站称为客户。 其实只有使用服务的应用才能称为客户,向应用提供服务的应用或系统软件才能称为服务器当采用对等模式中,局域网中的所有工作站均装有相同的协议站,彼此之间能够直接共享设定的网络资源。 网络操作系统与局域网上的工作模式有关。有三种常用的工作模式,即:对等(PEER-TO-PEER)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以及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 1.1 对等模式 当采用对等工作模式时,局域网中的所有工作站均装有相同的协议栈,彼此之间能够直接共享设定的网络资源。 应用这种方式的局域网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达到有限的资源共享,因此这种工作方式不能得到广泛使用。 1.2 文件服务模式 在文件服务器模式中,局域网需要有一台计算机来提供共享的硬盘和控制一些资源的共享。这样的计算机常称为服务器。在这种模式下,数据的共享大多是以檔形式通过对檔的加锁,解锁来实施控制的。对于来自用户工作站有关文件的存取服务,都是由服务器来提供的。因此这种服务器常称为服务器。 在这种文件服务器系统中,各个用户之间不能对相同的数据作同步更新。各用户间的文件共享只能依次进行。文件服务器的功能有限,它只是简单地将文件在网络中传来传去。这就给局域网增加了大量不必要的流量负载。因此有待作进一步的改善。 1.3 客户服务器模式 作为檔服务器的发展,在局域网中可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它不是一种特定的硬件产品或服务器技术,它是一种体系结构。客户服务器模式将处理功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前端)由客户处理,另一部分(后端)由服务器处理。在这种分布式的环境下,任务由运行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的机器共同承担,这样做有利于全面地发挥各自的计算能力,可以分别对客户端和服务端进行优化。这种客户服务器模式还能给用户提供一个理想的分布环境,消除了不必要的网络传输负担。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三种工作方式中只有客户服务器模式适合作为主流的网络操作系统的工作方式。目前世界上流行的网络操作系统中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常见的比如Unix,Linux 及基于Windows NT构建的Windows 2000,Windows XP等等。下面对这些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做一些简单介绍。其中以Unix操作系统为主。
心脏出血漏洞怎么办
从人与人相连接,到万物互联,互联网技术的演进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随着物联网在近几年的爆炸式发展,IP地址变为稀缺资源,多国开始参与建设根服务器,以IPv6协议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正快速改变现有互联网的面貌与格局,全球已经进入了互联网发展的“拐点”,本文将分析IPv6的发展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于5年后全球IP地址的需求量进行预测。
网际协议IP是TCP/IP的心脏,也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发来的数据包, 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 [1] ]。
为了实现TCP/IP,网络中的每个设备都需要根据恰当的信息正确地配置。特别是,每个设备都需要分配一个本地的IP地址,以便让网络来认识这个设备。一个IP地址就是一个数字的标签,类似街道门牌号码,用一种“点+地址”的方式表述,每个十进制数字代表一串八个二进制数字——0和1。一个路由器如果要明白需要将哪个数据传输到哪个设备上,就必须用到IP地址。TCP/IP向路由器广播数据,用特定的IP地址来区分数据的接收者。路由器读到IP地址然后转发这个数据到这个地址的计算机上。
连接到今天的互联网上的每个服务器或设备都会被分配一个自己的IP地址。在未来的物联网世界里,每个单一的设备,不管多小,也必须要被分配IP地址。所以产生了由于需要联网的设备数量巨大,很容易超过可用的IP地址数量的问题——至少在当前的IPv4中。IPv4提供了大约43亿的唯一地址,其中的大部分已经被分配给了已有设备。
按照工信部在2010年的预估的5年间,我国IP需求量会增至345亿,包括移动互联网为10亿,物联网预计需求量为100亿,固定互联网为5亿(考虑IP地址33%的利用率)。而再要考虑到2025年,需求的增加将更将随着5G的部署和智能设备的普及而翻倍。尽快普及下一代互联网协议是一种解决方案,IPv6协议理论上扩充到了多达340个100万的11次幂的地址,远远超过所有可能的物联网设备所需要的地址。但是要预测5年后的全球IP地址数量还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工程师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尝试通过各种办法为IPv4 协议续命延缓 IP 资源耗尽的时间。比如NAT 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 IPv4 的地址短缺问题并且能够保护私有内部的网络,提供防火墙的功能;IPv4 与 IPv6 协议完全不兼容,我们需要引入双协议栈、隧道技术或者 NAT64 解决兼容性问题,而应用这些技术也需要额外的成本;通过对资源的细粒度管控,并回收不再使用的 IP 地址,延缓 IP 地址耗尽的时间等。
但是,发展IPv6成为全球公认的下一代互联网解决方案,全球你追我赶普及IPv6的竞争态势正在形成。IPV6是一个网络拓扑的革命。不需要二手中转,也不需要P2P打洞,两个物联网的设备之间就可以非常好地自由地通讯。每一个设备也不需要躲在网关后面,就可以升级到网络世界的一等公民。而且因为都是直接IP, Ipv6网络可以降低10~30%的网络延时。在可预见的未来 IPv4 协议也终将被 IPv6 替代。而在接下来的5年,IPv6发展趋势依旧,到2025年,IPv6将占据大部分市场,5G使得万物互联成为可能,预测结果将基于IPv6。
根据APNIC Labs提供的全球IPv6 用户数及IPv6用户普及率的数据(该机构的测量工具对中国数据的测量可能不准确),截至2020年6月,全球IPv6用户数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地区依次是印度(3.58亿)、美国(1.43亿)、中国(1.2亿)、巴西(5千万)、日本(4千万)。
在域名系统方面,根据Hurricane Electric提供的数据,截止2020年6月,在全球1511个顶级域中,有1489个支持IPv6,占总量的98.5%,在这1511个顶级域中,有1485个权威服务器支持IPv6,占顶级域总量的98.3%。另外,经测试全球共有至少15114074个拥有AAAA记录的域名,占总域名量的5.9%。在Alexa排名前100万的网站中,共有203197(20.3%)个网址在AAAA记录中提供IPv6地址。同时,全球共有5万1千多个网址可以通过IPv6起始的域名提供IPv6访问。
根据We Are Social的全球数字报告数据,近五年全球联网的网民数量以稳定速度增加,2015年全球网民为34.2亿人;2016年全球网民达到37.7亿人;2017年全球网民达到40.2亿人;2018年全球网民达到43.9亿人;2019年全球网民达到45.4亿人。网民占全世界的总人口数量从46%增长到59%。从增长的趋势上看,全球的网民的增长速度稳定且逐渐增加。
在近五年中,非洲和南亚地区网民的增长数量极为显著,而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呈现小的增幅。整体来看,互联网用户并不是均匀的分布在全球各地,在非洲和南亚的大部分地区仍然数量较少。所以虽然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在网民数量上将要达到瓶颈峰值,但是在全球范围,增长的趋势在接下来的5年也将基本保持。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使用互联网,也是网民数量增长的一方面,预计2025年网民数量将可能突破60亿。考虑私人联网以移动设备的社交等基本需求为主,以人均一个IP地址作为基数,就至少需要60亿IP地址。
自2008年“智慧地球”提出以来,物联网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被认可,并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如今,物联网连接数量实现爆发式增长,物联网的商业化应用已经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在物流、交通、建筑、医疗等行业应用已得到发展,但在对智能化要求较高的领域如智慧交通、制造、能源等,仍处于分散的、小规模的状态。
从全球角度出发,物联网产业正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物联网行业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5G、AI、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行业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各国为了抢占新一轮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先机,纷纷出台政策进行战略布局。美国的“SMART物联网法案、欧盟的十四点行动计划、日本的“i-Japan战略”、韩国的“u-Korea”策略规划、新加坡的“下一代I-Hub”计划等都将物联网作为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据市场分析公司高德纳(Gartner)估计,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达到260亿个,物联网市场规模达1.9万亿美元。
各大机构对全球物联网未来发展的预测如下表:
综合各大机构的预测数据,以全球各国物联网的增长速度,智能设备在2025年可突破750亿,万物互联要每一个智能设备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的IP地址,全球对于IP地址的需要也达750亿。
物联网发展技术壁垒可能导致智能设备在普及用户方面受到限制而影响智能设备对于IP地址的需求量。根据《2014-2019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物联网需要多行业、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协同配合,物联网企业特别是从事跨越多层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企业,需具备较强的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专业研发能力,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底层协议、微操作系统、与硬件紧密结合的嵌入式软件和信息处理应用平台软件开发能力。这样的要求在5年完成也是较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NAT可以避免内部IP的频繁修改,可以当做防火墙,保护内部网络,在IPv6快速部署中也有存在的空间,这样对于大量的智能设备而言,可能不需要独立的IP地址。
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正快速改变现有互联网的面貌与格局,在未来将成为支撑前沿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石,有力支撑起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5G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催生出更多新业态、新应用、新场景,最终惠及到每一个网民。全球产业界已经为快速普及IPv6做好准备。通过之前各项因素的考虑,预计5年之后,全球IP地址的需求量在500亿左右,考虑到IP地址的利用率不是100%,全球IP地址的需求量超过650亿。
[[1]] 叶舟.IPv4向IPv6过渡关键技术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09. DOI:10.7666/d.y1702450.
“心脏出血” 漏洞的危险性在于,它要比一般应用程序中的漏洞潜伏得更深,因为后者可以通过升级应用程序轻易地解决。
从Gmail和Facebook等网站传送安全信息的服务,均有可能会受到“心脏出血” 漏洞的影响。
“心脏出血” 漏洞影响到了各种版本的OpenSSL——支持大多数网络服务的通行数据加密标准。这个漏洞最初是由安全公司Codenomicon的团队和谷歌的安全官员尼尔-梅赫塔(Neel Mehta)发现的。
OpenSSL已发布了紧急更新程序,但是我们仍有必要采取额外的措施来确保你的个人数据安全。
保护自己不受“心脏出血” 漏洞影响的最佳方式是:你不仅要更新你的密码,而且要确保你选择的密码不被轻易地破解。下面的一些技巧可以帮你打造可靠的、不会轻易被别人蒙对的超强密码。
1. 确保你的密码足够长。
你的密码中的字母越多,你的密码就越不容易被别人猜到。谷歌和微软均认为,密码越长越安全。微软建议,你的密码长度至少要达到8个字母。大多数网站对于密码设置也有最低字母数量要求,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你使用极易被人猜出的4个字母的密码。
2. 尽量让密码字母随机排列。
如果你使用的密码是一个常见的单词或短语,那么你的这个密码再长也没有效,因为它还是很容易被人猜出。你最好使用一些随机的字母组合,包括各种字母、数字和符号。不要用你的姓名或公司名称作为你的密码,也不要用某个单词来充当密码。你的密码应该包含一系列大写和小写字母、数字和符号。
3. 用错误的拼写取代正确拼写的单词。
如果你准备在密码中使用单词或短语,那么故意使用错误的拼写也是防止密码被别人猜对的好办法。你可以用符号和数字来取代字母。例如,如果你想要在密码中使用“I love soccer”这句话,那么你可以将它改写为“1LuvSoCC3r!1”,这样可以让它变得更安全。
4. 同一个密码不要应用于多个账户。
你千万不要将同一个密码应用到你的所有账户中。否则,如果攻击者发现了你的一个密码,那么他们就可能会访问你所有的个人页面和账户。你还应该确保每个密码都不同于你以前设置的密码或其他现有的密码。
5. 避免出现弱智的密码。
如果你仍然不确定超强密码与弱智密码之间的差别,那么这些密码你千万不要使用:abc1234、password、admin、iloveyou和aaaaaa。在去年12月Adobe的系统遭受黑客攻击时,被破解的都是类似这些简单低级的密码。
6. 通过造句来编写密码。
编写超强密码的另一个好办法就是想出一句你很容易记住的句子,然后进行改写。例如,你造了一个句子“My favorite animal is the koala bear”。现在,你可以取用该句子中每个单词的首字母,然后添加某些标点符号,并用数字替代其中的某些字母。那么,这句话就变成了这样的密码mFA1tkB!。
7.利用应用程序和工具来创造和管理密码。
有时候,即使遵照上面列出的小技巧,你也很难想出你能牢记的安全密码。幸运的是,我们有一些值得信赖的应用程序和服务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LastPass可以将你所有的重要密码保存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并进行统一管理。这款应用程序会加密你的数据和密码列表,防止别人看到它们。而且,它还有两步认证的方法供你选择:它包含有一个密码生成器,可以创造随机的、别人几乎不可能猜到的密码。免费桌面版LastPass会在你登录新网站的时候将密码保存在LastPass上。但是,你需要通过高级预订服务(每年12美元)才能使用移动版LastPass。
而且,LastPass还有一个很实用的工具,它能够告诉你你正在使用的网站是否受到了Heartbleed漏洞的影响。
1Password应用程序是增强你的密码安全性的又一个选择。这款应用程序的售价为17.99美元,它提供的很多功能均类似于LastPass,包括密码生成器和安全加密法。它还有一个浏览器插件可以与你的桌面保持同步。
关于“什么是大数据信息安全的威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吕紫瑶]投稿,不代表空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okongqi.org.cn/cshi/202505-177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空气号的签约作者“吕紫瑶”!
希望本篇文章《什么是大数据信息安全的威胁?》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空气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什么是大数据信息安全的威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什么是大数据信息安全的威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